中心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中医教育的重大意义,关系到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,为了不断地适应时代对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,中心把“中医教育技术研发”也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,并取得如下成果:
①研制的“神农中医基础学科电脑辅助教学系统”,是我国医学行业中第一个商品化的教学软件,产品销往10多个国家和地区,并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优秀教材一等奖。
②研制的“中医学基础学科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系统”,在教育部进行了科技成果登记,登记号为“360-01-20131318-01”。
③在九五国家攻关课题的资助下,研制了“中医诊断学电脑辅助教学系统”,由国家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,并在教育部进行了成果登记,登记号为“360-01-20131321-03”。
④以主要参加者的身份,完成了李峰教授主持的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“案例教学在中医临床前实践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”,其成果“中医临床基础技能和思维培训模式的研究和改革”,获得2004年,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(高等教育)市级二等奖。在这一基础上继续完善开发了中医诊断虚拟仿真训练系统。
⑤研制的任应秋治《伤寒论》学术思想学习系统,2006年在国家教育部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,获得高教理科组优秀奖,该系统在国家版权局进行了软件登记,登记号为“2006SR07601”。
⑥2000年,我研究室编写了《中医信息学概论》,开设了“中医信息学”选修课, 2003年正式出版了《中医信息学》教材,该选修课形成历时10年。课程主要教授与中医药学密切有关的数据库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、多媒体技术、网络技术等的基本概念、原理和知识;掌握中医药信息解析的方法及其应用的意义,实践部分中医药数据库、中医智能分析模型、中医电脑辅助教学系统的研制过程及其系统使用方法。
通过对“教育技术”理论和内容的研究与实践,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医教育技术的研发不单纯是研究“技术”,其核心任务是对“学习过程”与“学习资源”的进行设计、开发、利用、管理和评价,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涉及中医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。